泄泻怎么治疗?4个简易中医疗法轻松缓解

  1.体针疗法
 
  (1)急性泄泻
 
  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
 
  配穴:寒湿内盛配神阙。湿热伤中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配下腕、梁门。
 
  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中医师承证书有什么用?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2)慢性泄
 
  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脾虚加脾俞、太白。肝郁加肝俞、太冲。肾虚加肾俞、命门。
 
  操作: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
 
  2.推拿疗法
 
  寒湿泻宜解表散寒止泻;湿热泻宜清热利湿止泻;食滞肠胃宜消食导滞止泻;肝气乘脾宜抑肝扶脾止泻;脾胃虚弱宜健脾益胃止泻;肾阳虚衰宜温肾健脾止泻。
 
  (1)基本治法
 
  中医师承考试考什么?1)取穴及部位: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樱、长强、肩井、曲池、合谷。
 
  2)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拿法
 
  3)操作:①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居于右侧,用沉着缓慢的一指禅推法、摩法,由中院慢慢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穴,往复数次,再指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及下肢的足三里。②患者俯卧位:一指禅法于脾俞、胃俞、大肠俞、上樱、次影穴约5分钟,然后施按揉法于上述诸穴,以酸胀为度,横擦大肠俞、八影部以透热为度。③患者取坐位:拿肩井及上肢的曲池、合谷等穴结束治疗。
 
  也可用点穴止泻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点揉腹部中月、天枢和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上五穴共奏调理胃肠功能、止痛止泻的作用。
 
  (2)辨证治疗
 
  1)湿邪侵袭:配合按揉神阙、气海、关元等穴,并点按两侧阴陵泉。
 
  2)食滞肠胃:配合顺时针摩腹以通行腑气,化食止泻。
 
  3)肝气乘脾:配合摩擦两胁,点揉两侧章门、期门。
 
  4)脾胃虚弱:配合逆时针摩腹,并可在背部脾俞、胃俞、大肠俞处点揉,以健脾和胃。
 
  5)脾肾阳虚:加重点揉足三里、太溪等穴的力量;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低,以透热为度。
 
  3.穴位注射疗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4.耳针疗法
 
  传统医学师承网认为,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选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拟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