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式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的运用

  “工作坊”式教育是基于确定的主题,以公众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侧重体验和互动。目前,这种教育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已得到广泛认可,而在国内医学生高等教育中仍在逐步开展,且工作坊主题内容主要与临床实践教学相关。近年来,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医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明显。基于高校医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现状,着眼于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探讨“工作坊”式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效果进行解析。
 
  引言
 
  工作坊,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欧洲的包豪斯学院,早期是运用于培养工程人员和建筑设计人员的一种侧重互动体验的学习模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改变了以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专业实用技能的培养,可视为一种团体辅导或者团体教学的形式,通常包含“参与者”“领导者”和“促进者”三种角色。工作坊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参与人员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计划,从而探讨方案执行的一种交流和学习模式。近年来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医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域性和专业性就业供需失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及人文性等特点,医学院校做好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医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课程形式单一、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比例低等问题,学生往往在临近招聘季时才接受学校“填鸭式”就业指导。医学生就业工作坊作为团体教学形式,相比个体咨询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因此,应在医学类高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企业或学校—医院共建的医学生就业工作坊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开展新时期就业指导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医学生就业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用准则
 
  1.工作坊主题应贴合就业市场需求
 
  工作坊主题应根据学生特定需要设定。医学专业背景的就业工作坊的主题设计应贴合其专业特色的就业市场需求,例如目前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医疗卫生单位或继续升学。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生那些事儿”“考研交流下午茶”主题工作坊,模式为“老师+医疗单位导师+学生”“老师+优秀毕业学生代表+学生”,由教师做主持人,邀请医院医师或优秀学生代表做专业者即指导老师。
 
  2.就业工作坊应针对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不同。开展“自我认知”“生涯意识唤醒”为主题的工作坊活动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树立早期职业意识和生涯意识;而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基于学生对自己和专业所学已经有了初步认知,指导规划重点在于从其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完善自我,同时对自己职业生涯学习初步地规划;大四或大五的高年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重点在于传授学生必要的择业技巧和提升他们的综合性就业能力。基于学生所在的不同阶段和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坊主题,最大化地发挥“工作坊”功效,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3.搭建校内外企业、医疗单位合作平台
 
  邀请医疗单位及企业导师参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坊活动,例如开展讲学、生涯规划分析、开放校内外医疗临床科研平台、实训中心等。基于医学专业的特点,用人单位往往对医学的临床专业技能非常重视,行业医疗单位、企业参与医学生培养过程,可以提供校内教师、校外企业或医疗单位导师、医疗储备人才的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观学习、实践操作的机会,进而实现协同育人,维系医学院校与直属附属医院及企业的关系。
 
  4.完善就业工作坊流程,为就业单位输送储备人才
 
  通过工作坊,将就业指导、就业、职业发展相互融合,将工作坊教学环节与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结合,可为医疗单位、企业选拔实习生,也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指导教师所在的就业单位。
 
  5.就业工作坊应定期开展多元化的辅导方式
 
  (1)定期刊登就业单位职业需求信息、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信息。(2)依据校内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层次的学生需求,举办形式多样、主题多样的就业指导相关实践活动。(3)不定期组织医学生到医院或校外企业见习,充分运用学校各类实验室平台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导师的科学研究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医学行业背景就业单位发展现状和就业常态。
 
  二、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坊的实施方案
 
  工作坊模式的医学生就业指导,应当基于医学专业背景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从工作坊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内容设计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和实践。
 
  1.队伍建设
 
  综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引入学校直属附属医疗单位及校企导师、优秀毕业生代表,组建以校内外就业单位导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专职人员、思政教育骨干教师等为主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有计划地派教职工外出培训,请专家和学者来校实施集中培训,打造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
 
  2.体系建设
 
  形成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院个性化两级就业指导工作坊,前者主要解决学校共性政策性咨询,后者则结合学院专业背景和特色,具体负责本院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两级就业指导工作坊均可聘请导师团成员与工作人员轮流负责,接受学生预约指导,也可通过海报、讲座、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就业指导信息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3.内容设计
 
  开展高校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根据在校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发展层次,设计工作坊主题。如从发展方向出发,可以开设就业、考研、出国和创业工作坊;从就业去向出发,可以开设医疗卫生单位、生物医药企业、党政机关等相关的就业工作;从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职业意识、决策能力、就业能力、职业适应等主题工作坊。采用团体辅导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成长。简而言之,就业指导工作坊的具体开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进行工作坊主题设定及方案设计,第二阶段招募工作坊成员,包括指导教师或嘉宾的邀请、参与的学生群体招募,第三阶段基于前期主题和方案具体实施工作坊活动,最后在第四阶段对工作坊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常用的评估方式有现场评价分析、调查问卷收集工作坊成员的反馈信息等。在每期工作坊结束后,应对工作坊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三、工作坊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积极效果
 
  1.朋辈沟通,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工作坊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方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发展,提高学生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以实践和体验为核心,提高学习效果
 
  工作坊通常包含三种角色,分别是“参与者”“专业者”“促成者”,一般由10—20人组成,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工作坊打破了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侧重互动体验。这种形式趣味性更佳,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性。
 
  3.团队协作,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工作坊中的小组同学,可以由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组成。基于工作坊的主题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他们具有相同的合作目标,对于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特定问题,采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课题研究等形式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相比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通常开设在毕业生临近应聘季前后,往往采用“填鸭式”讲座、课堂理论讲解形式,内容多,学生接纳度一般。可开展课程内的案例展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课程外的校园简历大赛、模拟招聘大赛、校内观摩、校内创业大赛等。时间形式灵活多变,趣味性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5.打造“医学”专业背景下的特色就业指导工作坊
 
  医学生基于其专业性质,他们未来从事的主要是以人的健康为服务主体的职业。医学专业学制长,学习任务繁重,就业期待值通常较高。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医学毕业生地域性和专业性供需失衡,医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凸显,基于医学专业背景的针对性就业指导亟需在高校展开。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展了以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主题的工作坊项目,但这些工作坊往往具有普适性,“医学”专业背景下的特色就业指导工作坊寥寥数几。
 
  6.重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视角多维性
 
  “工作坊”式的就业指导不仅是传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输,它将产学研结合,从“大学生、用人单位、人才机构、高等院校”四个视角来深化教学改革。可邀请医院医师、企业工作人员、富有招聘经验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创业之星、优秀毕业学生代表等在工作坊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分享。
 
  7.就业指导更系统,更个性化
 
  传统生涯规划和就业课程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全程教育,通常指毕业生就业前的指导。而基于“工作坊”式的就业指导可以依据大学生发展阶段和就业能力需求,开展特定主题和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性指导。同时,可将思政课程融入就业指导中,在践行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
 
  8.培养和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医学专业背景人才
 
  在医学专业背景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坊中,医疗单位、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导师形式参与学生培养,将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职业发展和就业目标相互融合。通过工作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可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将工作坊教学环节与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相结合,为用人单位选拔优秀人才。
 
  结束语
 
  当前,医学生高等教育具有滞后性,高校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与临床实践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工作坊”式的就业指导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理念,及时了解职业信息,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促进医学生合理就业,这对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