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需求下高职中医教师素质提升探析

  通过对基层县医院、乡镇卫生室、村卫生室、社区医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特点、岗位需求,从而了解高职中医学学生需具备的从业能力,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中国特色中医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拓展思路。
 
  医学教育网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应用型教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无法为基层输送高技能型从业人员。如何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战略性提升,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基于基层医疗工作特点和岗位需求,获知学生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教师需要具备或者提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适应现代中医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实践能力要求、整体素质要求和教育背景及继续教育要求。
 
  1对象与方法
 
  1.1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面向各地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陕西省宝鸡市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周边凤翔县、扶风县、眉县、岐山、太白县、千阳县、凤县7个县区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山东省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共计5家,济宁市泗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计40家、重庆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专家(高职高专院校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基层工作10年以上临床医师37名,我院2015级在基层工作的45名中医学专业毕业生。
 
  1.2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书面访谈、电话咨询、文献研究等形式进行。
 
  1.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设计了4份调查表:表1为人才需求调研表、表2为毕业生跟踪调查表、表3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表、表4为行业专家访谈表。表1为了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专业需求、学生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及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设置了8个条目。表2为了了解我院毕业的学生现在工作的岗位特点及基于岗位对教学的反馈,设置了12个条目。表3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设置了10个条目。表4从行业专家的角度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现状特点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设置了6个条目。
 
  2结果
 
  2.1基层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从山东省、重庆市、陕西省各地收来435份问卷结果来看,35.7%的基层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为希望学生综合素质高,36.2%希望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综合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基层医院希望学生综合素质高,在临床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可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不理解,大大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根据宝鸡周边县区医院反馈信息,医院对高职人才需求很高,县医院表示很喜欢高职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踏实能干,但无法解决编制问题。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表示学生因为条件艰苦而不愿意来。
 
  2.2基层从业人员知识结构。问卷结果显示,关于对人才类型的需求,50%的医院希望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50%希望学生为应用型人才,这里真实反映了医院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结合问卷和走访,基层医疗机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扎实、团队协作能力、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实操能力。40.2%的医疗机构希望能增设公共卫生课程,有些医生提到增设医案学习、小儿推拿学、经典、针灸、刮痧、拔火罐等课程,同时强调了临床见习,基层医生建议删除英语课程。学生培养目标中,知识目标为掌握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分型、辨证及其方药加减、重视西医学一些理论,但不能跟中医理论体系相混淆。能力目标为能胜任临床工作,具备基本常见病诊断能力、熟练掌握各科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及基础操作、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手法。素质目标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医德医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对专业的需求中医学专业占到37.5%,中医康复专业占40%,对中医专业学生需求比较稳定。有一家医院提出希望开设中医护理专业,护理人员不仅要懂西医,更重要的是要懂保健,可以考虑在中医学生培养中增加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重要阶段的内容,如婴幼儿、青春期、更年期、孕前中期、产褥期等阶段,人类心理、生理的变化特点及照护等内容。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护理专业培训中增加推拿保健针灸等基本知识,以适应不同科室需求。20%的医院希望开设中医美容专业。45名学生填写了调研表,75.6%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37.8%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17.8%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15.6%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
 
  2.3基层从业人员能力要求。从调研结果分析,医院在重视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很注重学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能力,同时也提倡团队协作。未来3年对人才的需求计划是中医儿科医师。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对高职中医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大。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本地高职院校不能满足基层医疗需求的原因主要是专业不对口,其次是技能达不到要求。
 
  3讨论
 
  基于基层医疗工作特点,教师应该提高职业素养,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职业品德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服务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根据基层调研,高职中医学专业教师素质要求有以下几点。
 
  3.1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政治立场,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职医学教师培养的学生肩负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学生在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认知与珍视,对人的生命、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关切,对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对真善美的信奉和追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医疗纠纷中,约70%与医患沟通不畅有关。医生侵害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爱较少,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诊疗活动表示不理解,均是导致医患纠纷的原因。在临床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可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矛盾。
 
  3.2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执教能力。(1)构建中医基础知识、内外妇儿各科知识、西医学知识、急救知识框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的能力;掌握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具备对危重急诊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2)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知识,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的福利。(3)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民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民群众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常见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方法等,帮助基层群众树立“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将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知识融为一体。
 
  3.3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经过5~10年,职业院校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这意味着一个专业有一半以上的课时是实践课,那么现有的实训教师团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作为高等职业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要求,应鼓励其取得相应领域的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应每年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临床最新的医疗技术,了解岗位工作要求与变化,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3.4要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李荔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医学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高职中医学教师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这其中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较好的人格、情绪的感染力等。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3.5熟知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学者称之为“中医药特色技术”,也有学者称为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并定义为是一项运用了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筛选出的治疗技术,如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拔火罐、敷贴、熏洗、刮痧、按摩、穴位注射等。引导定向在校生将个人职业生涯与国家政策方针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优势和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练好本领。高等职业中医学专业教师应熟练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积极开展刮痧、拔罐、穴位按摩等形式多样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教学和实践。
 
  3.6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目前,医学教育不再只是医学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训练,而是更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以后行医生涯有诸多益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能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使其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检查与治疗。总之,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对中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中医专业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其需要,基层中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且中医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应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素质,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做真正的基层“守门人”。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