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心理护理对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的作用

  探讨系统性心理护理对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急诊进行局麻手外伤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0,采用系统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78.00%,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手部作为人体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在急诊创伤的总发生率中大约占26.6%左右,包含挫裂、软组织损伤、肢体断离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临床在治疗手外伤患者方面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来讲,患者容易疼痛或是担心手术效果而产生紧张、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从而出现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上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施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顺利、安全地完成手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急诊进行手外伤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析,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急诊进行局麻手外伤手术的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男女占比分别为29∶21;最小患者年龄19岁,最大患者年龄57岁,平均年龄36.71±2.38岁。观察组(n=50,采用系统性心理护理),男女占比分别为31∶19;最小患者年龄18岁,最大患者年龄59岁,平均年龄36.75±2.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与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2)均无手外伤手术禁忌证者;(3)无凝血功能障碍者;(4)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5)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妊娠期女性或是哺乳期女性者;(3)合并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4)依从性较差,且配合度不高者;(5)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6)合并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用药、疼痛干预、预防并发症、康护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1)成立系统性心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专科护理人员等组成;待小组成立后,组织成员进行培训、考核,有利于减少研究中出现的偏倚,保证护理质量。(2)术前。(1)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2)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给予患者鼓励、安抚,有助于增强护患间的信任;(3)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案、预后效果,并强调手术安全性、无痛性等内容,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3)术中。(1)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医师基本信息、麻醉方式以及配合与注意事项等;(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眼神暗示、拍肩膀等肢体语言的方式,来鼓励、安抚患者,与患者聊一些关于工作、家庭方面的问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心理;(3)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手术效果,传递给患者积极的信息,帮助患者重建合理的信念,并告知患者手术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做手术是为了治疗疾病,让患者清楚这种对手术错误的认知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特别强调术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达到新情绪及行为的建立;(4)在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其特别担心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手术后疼痛属于常见的现象,为患者提供精神转移、听觉转移及视觉转移等缓解焦虑情绪,并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给予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术后心理及身体上产生的巨大创伤,给予患者支持、鼓励。(4)术后。(1)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感受不舒适的地方及时调整;(2)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宣教,保证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宣教内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3)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患者明白只有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才能减轻内心痛苦。
 
  1.3观察指标
 
  (1)焦虑与抑郁心理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估焦虑心理,分界值为50分,正常者<50分、轻度焦虑者50~60分、中度焦虑者61~70分、重度焦虑者>70分[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抑郁心理,分界值为53分,正常者<53分、轻度抑郁者53~62分、中度抑郁者63~72分、重度抑郁者>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评估:由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含就诊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方面,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78.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SAS和SDS组内干预前后对比的t值分别为12.494、14.589;对照组SAS和SDS组内干预前后对比的t值分别为7.234、10.086。
 
  3讨论
 
  手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任何活动均需通过双手进行,在受到创伤时,由于手部无衣物包裹,完全暴露在外,并且由于人类条件反射和习惯性的心理,在受到伤害时下意识地用手去遮挡,导致手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伤,能使手部皮肤、肌腱、神经、骨骼关节以及血管等造成损伤。手外伤在临床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但因手部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容易合并神经损伤、关节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应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促进术后手功能的保持和外形恢复,促使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后,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马利娜的研究中,选取了90例急诊手术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5,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术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前5min与术后12h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分析为:(1)以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主要遵循医嘱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服务,未能全方位关注到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所以无法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2)系统性心理护理是一种在人性化理念与心理学基础上,所衍生出的具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心中的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且同时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采用多种途径,来为患者提供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服务。除此之外,在对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情感支持,这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患者用积极、乐观地态度面对疾病,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病情加快康复。
 
  广东医学教育网认为,对急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