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医学教育反思:缺少临床经验的医学生“三基”不扎实

  一场疫情可以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当疫情爆发后医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预防和公共卫生学科一直被社会忽视,也造成国内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预防传染病上的专业素养不强,当疫情爆发后,很多医生在会诊时,有医生直接因为专业不熟甚至不懂,而现实中的医疗诊断需要每一名医生具备“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知识储备,才能更清晰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而在国内义医学教育中,过分强调专科化,也让中国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就进入专科诊室,而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全科轮转。作为此次疫情发生地武汉市内唯一的中科院医学院士陈孝平教授指出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全科轮转的医生,存在“三基”偏弱,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综合准确的判断。
 
  院士眼中的合格医生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已经是中国社会中的一句俗语,只有读过医学的学生会有深刻的了解,由于医学毕业生未来从事医疗诊断的工作,引发人体病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如何准确的诊断患者的病情,那么就需要扎实的全科知识,几乎每个地区的医学高校的学习风气都是最好的,毕竟医学院的课程不仅多而且专业书籍的厚度也让人头皮发麻,每次考试前都有海量的知识需要掌握,医学生们的考前通宵自习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在掌握海量医学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习,大部分医学院需要在本科五年的时间内完成42门专业课,五年本科+三年的研究生+三年的博士生+三年住院医生+三年专科医生培训,因为医学属于特殊的专业,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有足够长的临床经验积累,一名合格的医生光靠读书是读不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书本上的内容需靠实践总结
 
  陈孝平院士的经历非常的传奇,15岁开始行医,经过自己的努力,非常幸运地考入同济医科大学,成为中国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的首位博士生,正是在名师的教导下,陈孝平完成从“赤脚医生“到中科院医学院士的人生转变。同济医科大学裘法祖院士等老一辈教授们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肝胆外科医学和器官移植的奇迹,让陈孝平院士懂得实践出真理,很多手术打破了肝胆外科领域的禁区,并且创造很多中国医学纪录而震惊世界,西方医学一直认为肝脏血流阻断20分钟是一个极限,然而陈孝平院士通过大量的手术和动物实验,经过在实验基础上尝试临床阻断时间可以达到60分钟,从而改写外科教科书。
 
  因此在唯论文的时代,很多医学院综合排名都非常高,然而在医学界中,真正治病救人的临床医学更需要看附属临床医院的实力,而目前数据化的医学排名是按科研论文来计算,例如南京大学的医学排名超过很多医学M9高校,但是由于没有强大的附属临床医院,让南京大学医学院甚至不如省内的南京医科大学!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