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一、国内创新数质齐升,重磅品种临床数据值得重点关注
 
  2020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于本月落幕。我们详尽整理了今年ASCO发布摘要中我国药企出现的身影,为投资者透视我国目前医药创新研发现状提供参考。
 
  中国研究入选口头报告数量再创新高,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得到国际认可。本次年会共接受24个领域超过250份口头报告和超过2500份壁报讨论与展示。其中,我国研究入选口头报告11项,入选壁报讨论与展示等超过160项。回顾历年ASCO年会,中国创新药物相关研究入选数量自16年以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表明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与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得到国际认可。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一)4家国内药企产品入选口头报告,重磅品种临床数据值得重点关注
 
  本次ASCO年会口头报告共有11项中国研究入选,其中4项研究涉及国内药企,我们详尽整理了入选的这4个重磅品种的临床数据,如下表所示。我们认为,重磅品种或已达到与国际巨头比肩的水平,值得重点关注。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1.吡咯替尼: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mPFS明显优于拉帕替尼(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
 
  2.阿帕替尼:显著延长OS和PFS,且耐受性良好(晚期肝癌二线治疗)
 
  3.多纳非尼:显著提高OS,且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索拉非尼(晚期肝癌一线治疗)
 
  4.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提升疗效(晚期肝癌一线治疗)
 
  (二)国内创新数质齐升,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除了口头报告以外,我们也整理了今年ASCO壁报等其他方式发布摘要中我国药企出现的身影,我们认为从中或可透视目前我国药企创新研发的整体特点和方向。我们整理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小分子和抗体两个领域与我国药企相关的临床试验成果,如下表所示。
 
  我们认为:(1)从数量上看,我国小分子肿瘤药、抗体两个领域研发均蓬勃发展,在研项目数量不断提升,体现我国药品研发创新热情高涨,能力逐步增强;(2)仅从ASCO摘要数据看,我国当前小分子肿瘤药研发相对分散,涉及的药企及靶点较为多样,而抗体类相对较少并集中于少数药企,且集中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尤其是国内四大进度较快的PD-1单抗(恒瑞、信达、君实、百济神州)正处于较为激烈的跑马圈地拓展适应症阶段。(3)除单抗外,双抗、抗体药物偶联物也榜上有名,体现未来研发潜力;但是我们认为创新药物研发靶点种类上还是略显少而集中(尤其是部分热门靶点竞争已比较激烈),而根据我们此前发布报告中整理的“全球在研新药top20靶点”也可看出,全球前沿热门靶点之中,仍有一些是我国新药研发的空白领域,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创新药企仍有许多值得开垦的空白领土。(4)表格仅展示了小分子和抗体两类药品在ASCO公布摘要的成果发布,实际上,其他药品也有成果发布,而其他治疗手段例如Car-T及其他细胞疗法的研发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内医药创新未来可期。
 
  根据此次ASCO发布的摘要情况,我们看好我国未来医药创新研发前景。我们认为从数量角度看,我国医药研发创新已经体现出蓬勃增长的势头和较高的实力;从质量角度看,还存在一定发展潜力空间。我们认为此次ASCO结果体现出我国患者资源多、研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昭示我国创新药械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一方面,我们看好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药械公司,如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创新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同时关注贝达药业、转型升级中的科伦药业等;另一方面,我们看好服务于创新药的CRO/CDMO公司凭借创新浪潮中的“卖水者”逻辑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看好凯莱英,同时关注药明康德、昭衍新药、泰格医药等。
 
  二、行业运行数据短期受疫情影响,长期前景看好
 
  (一)我国医药制造业增速常年高于GDP,但医疗费用占GDP比例远低于美国
 
  1.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增速低于GDP增速
 
  近10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带动了持续不断的医疗升级需求,医药行业常年保持快于GDP增速的增长。医疗需求一方面来自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基本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医疗升级需求带来的人均消费的提高。随着基数增大,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增速逐渐放缓,但仍然保持快于GDP的增速。同时,17、18年收入增速提高与两票制下“低开转高开”有较大关系。但是今年一季度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医疗机构作为高风险地区纷纷限制营业,医药需求大幅下滑,医药制造业增速大幅回落并低于GDP增速。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2.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稳步提升
 
  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稳步上升。从2013年6月至2020年3月,中国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统计中,次均门诊费用从253.0元和166.3元分别提高到374.6元和234.9元;人均住院费用从11717元和5016元分别提高到13821元和6359元。我们认为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医疗需求将进一步升级,人均医疗费用将进一步上涨。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3.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重稳步提升,但远低于美国
 
  2018年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6.39%,而美国2018年占比则为17.7%。近10年来,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2010年略有下滑,其余年份较往年均有提升。不过对比美国,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依然较低。美国2018年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为17.7%,大约是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值的三倍。预计随着医疗升级需求的增长,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仍有提升空间。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二)行业经营数据分析(略)
 
  三、研发创新将成为医药行业长期高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略)
 
  (二)药审改革力度空前,意义深远
 
  1.中办国办联合发文鼓励药械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两办联合发文鼓励药械创新,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7年10月8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鼓励药械创新。该文针对我国药品器械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加强组织实施等5大要点提出了改革意见,要点概况详见附表2。我们认为,此政策是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整体利好研发能力强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CRO企业。
 
  2.优先审评稳健高效,释放研发积极性
 
  针对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开展优先审评审批,落实节奏稳健高效。2016年2月CFDA发布《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为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的矛盾,针对符合“具有明显临床价值”、“针对特定病种”和“其他”情况的三种药品注册申请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由药审中心优先配置资源。自政策出台以来,落实节奏稳健高效。截至2019年3月7日,拟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共计803个受理号,468个通用名。此外,2017年3月CDE指出对前一轮申报时(如申请临床试验)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的注册申请,再次申报后(如申请上市)仍提出优先审评申请的,其优先审评申请的理由和依据前后一致且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经专家审核后直接纳入优先审评不再公示。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优先审评加速创新药及临床临床急需仿制药研发上市速度,有助于释放研发积极性,利好创新药企和优质仿制药企。《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对审评所需时长进行了要求,其中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要求药审中心在收到沟通交流的申请后于30日内安排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交流充分前提下自列入优先审评审批之日起10日内启动技术审评;新药生产注册申请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安排会议与申请人沟通交流,自药品注册申请被列入优先审评审批之日起10日内启动技术审评,技术审评完成后现场检查应于药审中心通知发出后20日内进行,检查结论需于检查完成后10日内作出并送达药审中心,在最长不超过90日内出具检验结论;针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对解决临床需求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药,流程可能更简洁。
 
  3.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入ICH,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CFDA加入ICH,加速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2017年6月,CFDA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为ICH全球第八个监管机构成员。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于1990年4月由欧共体、美国和日本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制药工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药品注册技术领域协调建立关于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的共同国际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减少药品研发和上市成本,推动创新药品及早用于治疗患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CH发布的技术指南已经为全球主要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接受和转化,成为药品注册领域的核心国际规则制订机制。我们认为,CFDA加入ICH一方面有助于总局借鉴国际最新监管成果,吸收国际先进监管理念,进而提升我国的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逐步参与和引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有助于鼓励国际创新型制药企业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药物开发战略,推动国际创新药品进入中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国药品研发和注册与国际规则逐步接轨,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化药注册分类改革提升创新药标准
 
  化药注册分类改革有助于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标准,提升药品质量,鼓励创新药研发。2016年3月CFDA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新的化药注册分类由原先的六类改为五类,对比旧化药注册分类具有如下特点:1.创新药要求“全球新”,定义更严格,强调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不包括改良型新药中2.1类的药品。2.改良型新药强调“优效性”:在已知活性成份基础上进行优化,强调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3.将老三类药划分为仿制药,取消监测期,即仿制药包括两类:一是仿制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二是仿制境内已上市原研药品;针对仿制药强调“一致性”:被仿制药品为原研药品,且质量与疗效应当于原研药品一致。
 
  新的化药注册分类对药品市场具有两方面影响:1.鼓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要求成分“全球新”,以往通过改酸根、盐基和改剂型等途径获得新药身份并以此在招标定价中占便宜的伪“创新药”将不被鼓励;2.压缩低端仿制药重复申报的空间:一方面,仿制药要求一致性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提出了较高要求,无论是工艺还是临床试验费用都具有较高门槛,使达不到要求的药企知难而退;另一方面,原3.1类药现划为仿制药,取消具有市场保护作用的监测期,也打击了药企申报仿制药的热情。
 
  5.建立MAH制度,激发创新热情
 
  改变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的模式,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过去,我国实行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的模式,仅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方可生产该药品。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以仿制药为主,药品市场发展较为落后的历史条件决定。在实践中,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无法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新药研发机构获得新药证书后只能将相关药品技术转让给药品生产企业,这不仅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极大地阻碍了科研人员、研发机构进行药品创新。与之相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地区均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rketingAuthorizationHolder,MAH),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上市许可证明文件的持有者,即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自行生产药品,或者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为了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国务院办公厅于16年6月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试点时间自16年6月至18年11月。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顺利,鼓励创新效果明显。各试点省市积极推进持有人制度试点,2017年4月20日,浙江医药的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成为全国首个创新药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品种。未来MAH模式将可实际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药品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释放创新热情。此外,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也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所必须的配套政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可将其品种委托给其他企业生产,保证药品供给不致短缺。总体而言,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增强了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创新药企及优质仿制药企在药品生产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可有效促进创新,提升药品质量。
 
  (三)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并加速走向世界
 
  1.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快创新药放量节奏,国内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有助于加快创新药放量节奏。2016年至今,相关部门已经组织3次医保谈判,旨在将临床急需的药品纳入医保目录,降价实现用药可及性。2018年10月,医保局完成第三次医保谈判,将17种抗癌药正式纳入医保目录并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纳入医保目录的17种药品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其中国内药企入围两个品种,分别为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和恒瑞医药的培门冬酶。此外,2017年以后在国内上市品种有10个。我们认为,新药上市进入医保速度加快,体现药政改革成效明显,医保目录实现动态调整,有助于加快创新药放量节奏。
 
  国内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随着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创新药放量节奏的加快,国内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举例来看,(1)石药集团的恩必普:石药集团研发的1.1类新药,其主要成分为丁苯酞,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我国脑血管疾病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恩必普共有两种剂型,软胶囊剂型2005年上市,2009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注射剂型2010年上市,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7亿港元,同比增长34.7%。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48.7亿港元,同比增长36.5%。(2)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也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其主要适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2011年获批上市,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降幅约50%,但销量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42%,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18年继续加速放量,全年销售量首次突破100万盒,同比增长30.45%,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2.08亿元,同比增长17.79%。(3)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恒瑞医药研发的1.1类新药,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2014年底获批上市,2017年经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虽然价格下降37.02%,但带动了销量的大幅提升,整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医疗机构采购金额达到17.41亿元,总销量同比增长68.37%。我们认为创新药赚钱效应的凸显将显著提升国内医药企业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
 
  2.国内创新药通过申报国际临床或licenseout加速走向世界
 
  我国创新药正通过申报国际临床或licenceout的方式加速走向世界。在国内药品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国内申报创新化药、生物药的数量呈现加速增长。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创新药企,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海外,希望国内自主创新药能走出中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上市销售。而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创新药市场集中在美国,因为其拥有最发达的商业健康保险,可为创新药放量奠定坚实基础。一般而言,国内创新药走向国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向FDA申报临床试验,并最终获批上市(详见附表3);另一种则是licenceout,由国际公司引进国内创新药的海外权益(详见附表4)。我们认为,在美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部分品种已展现出重磅潜力,外企不断引起我国创新药海外权益亦反映新药研发实力提升,国内创新药正加速走向世界。
 
  3.我国研发创新正步入进入收获期
 
  今年我国有多款创新药获批或报产。在医药创新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的研发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同时药品优先审评审批、鼓励药械创新等政策也有效地缩短了创新药的研发上市周期。2018年我国创新药研发已进入收获期。据我们统计,截至2020年6月28日,国内获批的创新药品种如附表5,其中重磅的品种包括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呋喹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艾博卫泰、安罗替尼和四价流感疫苗等。同时,我们也梳理了今年报产的创新药,结果如附表6,目前国产PD-1单抗获批生产的包括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适应症为黑色素瘤)、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UC))和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食管鳞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另有一个适应症处于报产阶段,为尿路上皮癌;信达的信迪利单抗另有一个适应症处于报产阶段,为非小细胞肺癌;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另有一个适应症处于报产阶段,为非小细胞肺癌。
 
  (四)科创板引爆研发创新浪潮
 
  1.科创板上市规则整体利好研发创新型药械公司及创新服务产业链
 
  科技创新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等特点,更加需要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我们从公司上市条件、市场机制、减持规则等方面分析了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1)上市标准之一重点考察研发能力而非盈利水平,且药企有核心产品获准II期临床亦可申请上市,可加快满足创新药企融资需求。规则对于发行人的市值和财务指标共有5套要求标准,满足其中之一即可申请科创板上市。标准中允许未盈利企业申请上市,研发投入水平代之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此外,规则对医药企业单独提及,“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从中可以看出上市条件向研发创新型药企的倾斜,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2)试点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需跟投,同时试点注册制,有利于推动创新型药企的精准价值发现。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要求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其他相关子公司,参与本次发行战略配售,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限售期。我们认为研发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永恒主题,重磅新药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存在着耗时长、费用高、成功率低等风险。规则要求投行跟投,结合试点注册制,我们认为有利于研发创新型药企的精准价值发现,同时在一定程度弱化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对未盈利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减持规定严格,确保企业持续研发动力。减持制度上,在公司实现盈利前,核心技术人员及董监高自上市之日起3年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我们认为科创板在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前提下,对该类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董监高的限售解禁时间延长,有利于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促进研发产出。
 
  2.生物制品、高端化药和医疗器械类公司有望率先登陆
 
  我们认为科创板将直接利好生物医药行业中研发创新投入强度较大的领域,建议生物制品、高端化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类型公司。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生物制品、高端化药是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创新的密集领域,若以SW医药行业2018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作为研发投入强度衡量指标,医疗器械(5.91%)、生物制品(5.22%)和化学制剂(4.94%)在7个SW医药三级子行业中排名前列。对于非上市公司,应重点关注这三个领域中潜在上市标的;对于已上市的公司,应重点关注在这三个领域参股控股或者通过产业基金运作非上市公司标的的公司。
 
  我们以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的药品和器械作为科创板对于医药行业“核心产品”要求的重要参考,经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有望登陆科创板的相关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健能隆、百奥泰生物、嘉和生物、复宏汉霖、君实生物、博生吉、世和基因、联影医疗、丽珠单抗、科信美德等。此外,我们认为不排除某些海外上市中概股私有化并转为国内科创板上市的可能。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3.主板创新服务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重塑估值
 
  创新服务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在高景气的前提下迎来估值重塑。我们观察到近年来产业环境的巨变引领医药行业发展进入创新的新时代:首先,控费和降价的大环境倒逼企业创新。其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然后,2015年以来药审改革力度空前,意义深远,尤其是17年10月8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鼓励药械创新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后,国内创新药的赚钱效应开始凸显,创新成果加速走向世界。可见,前些年制约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已被清除,药企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根据我们的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国创新药IND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高于前些年,保持爆发态势。科创板将进一步引爆医药研发创新浪潮,在研发成本、专业人才以及研发时间的压力之下,药企的研发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我们看好相关标的迎来估值重塑。持续看好凯莱英、昭衍新药、泰格医药和药明康德等。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4.科创板申报最新情况跟踪:75家生物医药企业申报
 
  截至2020年6月20日,共有75家生物医药公司申报科创板,其中15家已受理,17家已问询,1家暂缓审议,10家提交注册,29家注册生效,3家终止。目前申报科创板的生物医药公司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五)药械创新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我国创新药研发靶点、数量和进展整体未及世界领先水平
 
  与美国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靶点、数量和进度等方面仍存在差距。EvaluatePharma采用净现值法对全球在研新药的市场潜力进行了评估(见附表8)。按治疗领域划分,全球在研新药top20中主要为抗肿瘤药(6个)和消化系统及代谢病用药(5个),占比55%,其余为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抗纤维化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抗炎药和抗风湿药。我们对其中每个适应症靶点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创新药研发进度上与美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首先,top20中涉及到相关靶点或新给药途径的重磅药品,国内几乎没有开展研究或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如CFTR、Aβ、IL-2Rβ、microdystrophin、CTGF、THR-β等,其中以CFTR为靶点的药物已获批上市,以Aβ、IL-2Rβ为靶点的药物也已完成或处于Ⅲ期临床阶段,而我国尚未有相关靶点药物开展研究。
 
  其次,中美均以开展的相同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中,中国的项目数量和项目进度不及美国。以抗肿瘤创新药为例,榜单中最具市场价值的治疗靶点为BCMA(上榜公司两家,合计NPV高达108亿美元)。BCMA全称为B细胞成熟抗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B细胞生物标志物。有研究表明,BCMA广泛表达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并且该蛋白也存表达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恶性浆细胞表面。BCMA已成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当前,针对BCMA靶点开发的免疫疗法主要分为三类: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BsAb)。我们梳理了目前全球针对BCMA靶点新药研发的临床进展,发现共有43款药物处理临床阶段,其中27款药物为美国主导或参与,占比62.79%;13款药物为我国主导或参与,占比30.23%。全球进展最快也最具市场价值的BCMA药物为(1)美国新基制药/蓝鸟生物共同研发的CAR-T药物bb2121,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计划于今年提交上市申请;(2)美国葛兰素史克的ADC药物GSK2857916,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而我国进展最快BCMA药物为南京传奇生物/强生共同研发的JNJ-68284528,普瑞金/河南肿瘤医院共同研发的BCMACAR-T,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BCMA-targetedCAR-T,目前均处于Ⅰ/Ⅱ期临床阶段。
 
  2.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低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亦存在差距
 
  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市场份额远不及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方面亦存在差距。根据EvaluateMedTech预测,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050亿美元,2017-2024年CAGR为5.6%,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50亿美元。通过对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和相关产品技术参数的梳理,我们发现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市场规模和产品技术参数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首先,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不及国际巨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收入top20的公司中,美敦力以300亿美元的医疗器械收入雄踞榜首,强生以266亿美元的收入屈居次席,top20收入共计2221亿美元,占总市场规模的54.8%,高于其他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和。top20中,美国公司共计11家(占比55%),占据半壁江山,而我国医疗器械公司中,整体收入最高的为迈瑞医疗(2017年收入111.74亿元),与美国巨头公司相比差距较大。细分子领域来看,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约为526亿美元,占比13.0%,排在首位,心血管市场规模469亿美元,占比11.6%,屈居次席,二者合计市场规模995亿美元,占比接近1/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乐普医疗有望在2024年跻身心血管领域top10,全球市占率达到4.2%。
 
  其次,同类产品技术参数方面存在差距。以CT为例,此前市场上有技术制造128层CT设备的仅有飞利浦、西门子、GE等少数医疗器械国际巨头,我国业已制造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CT。通过与国际巨头CT设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CT设备相关技术参数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与飞利浦的128层CT设备BrillianceiCT相比,我国CT设备单圈扫描速度略慢,最大采样率和空间分辨率低。其中,单圈扫描速度决定时间分辨率和Z轴分辨率,为CT设备最重要的参数。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四、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存问题分析
 
  1.医药企业多而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在产品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独家产品少,缺乏能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种。大量企业在非专利药物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由于大量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中打价格战,导致我国制药企业整体的市场开发能力及利润率都略偏低。
 
  2.研发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整理了全世界范围的医药国际巨头、部分重要的创新药企、仿制药企及械企的研发费用情况,并与A股医药板块做以对比,发现我国研发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国际大型药企2018财年平均研发费用37.5亿美元,研发费用占收比中位数16.10%。我们整理了国际市场上40个市值较大的药企的研发费用占比情况,详情见附表9,2018财年平均研发费用37.5亿美元,研发投入强度上:1.国际医药巨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之中位数可达16.1%,最低也有7.2%,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为阿斯利康(26.4%),研发费用绝对值前三甲为罗氏、强生、诺华,其研发费用可达百亿美元量级。2.国际上市值较大的创新药企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中位数可达24.5%,最高比例为福泰制药的46.5%,最低也有10.6%。3.器械企业相对研发费用占比较低,中位数为8.0%,最低为2.0%,最高为18.7%(Illumina)。4.仿制药企对研发投入也相当重视,其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的中位数也有7.9%,最低为2.0%,最高为14.0%。
 
  国内药企研发支出的绝对值和占收入比重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较大距离,发展空间广阔。我们整理了A股市场研发投入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的近年来研发投入情况,详情见附表10。前50大企业18年的研发费用均值为4.25亿元,研发费用占收比中位数为5.93%。即使是国内医药研发第一股——恒瑞医药,18年的研发支出已超过26亿元,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可见目前A股医药板块的研发投入整体看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距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也昭示着A股CRO、CMO行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3.辅助用药存在滥用,挤占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空间
 
  辅助用药是滥用药的重灾区。我国药企创新能力较弱,用药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类型药物的用药规模,可以发现我国的用药结构与国际市场差异较大:我国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其他(主要是中药和辅助用药)和全身性抗感染药(主要为抗生素),而国际市场上则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以及消化道和代谢用药(包括糖尿病用药)。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在我国城市医院销量排名前20的药品中,有近一半为各地辅助用药和重点监控品种,包括: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大品种辅助用药长期以来占用大量医保资源,如果不加以限制,必将挤占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等治疗性用药的倾斜能力。
 
  (二)建议及对策
 
  1.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
 
  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行业集中度。通过改革摆脱产能过剩,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企业中释放出来。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快清理推出市场,提升行业集中度。
 
  2.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严格专利保护制度
 
  进一步鼓励研发创新,严格专利保护制度。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永恒主题。全球范围来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紧密围绕创新展开。重磅新药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创新药研发对全球医药巨头意义非凡。从投入方面,国家会持续投入,鼓励创新,例如“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从政策方面,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进一步激励药企研发创新,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从药物审评方面,对于创新药的审评,政策应持续支持,加速创新药的审批上市过程。另外,我们认为,鉴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创新药发展经验,未来医保可对创新药上市后给予特殊政策,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更加严格,且税收方面亦应给予创新药企业更大的支持。
 
  3.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使用情况
 
  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加速医保支付“腾龙换鸟”。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加强医疗机构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辅助用药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辅助用药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医保控费压力。根据卫健委于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目前各省已经上报各辖区用量排名前20的辅助用药品种,国家应加速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并公布。我们认为,辅助用药目录的制定将会使辅助用药大品种受到更为严格的监控,无论是使用量上还是医保支付上都会有更为严格的约束,加速医保支付“腾笼换鸟”,未来非治疗性用药的空间将会被更严厉的压缩。
 
  五、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情况
 
  (一)当前共超过300家医药上市公司,占A股总市值超9%
 
  截至6月22日,医药上市公司共330家,数量占比A股整体的8.52%,市值占比为9.66%。从A股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10年至2019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新增19家上市公司,其中2017年上市数量创历年之最,达到42家。从A股市值占比来看,2014年-2019年医药板块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分别为5.31%、6.48%、6.65%、6.76%、6.95%和7.03%,A股市值占比逐年提升。截至到2020年6月22日,市值突破千亿的医药公司有8家,分别为恒瑞医药(4947.48亿元)、迈瑞医疗(3617.90亿元)、药明康德(2072.66亿元)、爱尔眼科(1842.83亿元)、长春高新(1618.80亿元)、智飞生物(1571.04亿元)、云南白药(1169.21亿元)和康泰生物(1046.40亿元)。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二)年初至今板块表现跑赢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本年初至6月22日医药生物指数上涨38.69,整体表现优于沪深300。截至6月19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50.13倍,沪深300为12.57倍。医药股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较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高124.80个百分点,位于历史高位,当前值为298.79%,历史均值为174.00%。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三)20Q1主动公募医药持仓占比提升,重仓集中度下降
 
  1.20Q1主动非债基金医药股持仓占比与超配程度环比提升
 
  2020Q1基金医药持仓比例17.44%,相较19Q4提升4.90pp。我们统计了所有主动非债基金所持的十大重仓股情况,基于重仓股(剔除港股)信息,我们测算的主动型非债券基金医药股持仓比例为17.44%,相较19Q4提升4.90pp,较19Q3提升3.22pp,较19Q2提升4.96pp,较19Q1提升4.69pp。2010年至今的医药持仓变化如下图所示。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我们逐个剔除医疗医药健康行业基金后,20Q1主动型非债券基金的医药股持仓比重为13.63%,相较19Q4提升4.56pp。剔除行业基金后的主动型非债券基金的医药持仓比重在20Q1达到近3年的最高点,为13.63%,环比提升4.56pp,占比全行业第二。各季度历史数据依次如下:19Q4为9.07%,19Q3为10.83%,19Q2为9.15%,19Q1为9.40%,18Q4为9.51%,18Q3为9.70%,18Q2为11.50%,18Q1为8.99%,17Q4为7.11%,17Q3为6.42%,17Q2为8.09%,17Q1为8.98%。
 
  剔除行业基金后,主动型非债券基金中生物医药板块超配程度较19Q4有所提升。以2020年3月31日市值计,医药板块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8.77%,而剔除医疗医药健康行业基金后主动型非债券基金中医药股20Q1持仓比重为13.63%,高于医药板块市值占比4.86pp,19Q4超配为1.54pp,超配程度较19Q4有所提升。
 
  2.重仓集中度相较19Q4有所下降
 
  从基金重仓持有数量来看,20Q1主动非债基金重仓基金数排名前五的标的分别为恒瑞医药(641只)、长春高新(399只)、迈瑞医疗(331只)、药明康德(190只)、康泰生物(142只)。重仓持有基金数量增幅最大的前十名分别为:迈瑞医疗(+187)、恒瑞医药(+122)、长春高新(+99)、康泰生物(+76)、智飞生物(+73)、华兰生物(+58)、健帆生物(+55)、大参林(+54)、天坛生物(+41)、华海药业(+40)和普洛药业(+40)。减幅最大的前十名分别为:美年健康(-17)、药明康德(-16)、通策医疗(-14)、泰格医药(-10)、艾德生物(-10)、羚锐制药(-8)、东阳光(-6)、东诚药业(-5)、白云山(-5)、柳药股份(-4)和东阿阿胶(-4)。
 
  从基金重仓持有市值来看,20Q1主动非债基金持股总市值排名前五的标的分别为恒瑞医药(199.07亿元)、长春高新(170.30亿元)、迈瑞医疗(166.44亿元)、康泰生物(77.76亿元)和华兰生物(61.32亿元)。其中持有市值增加最多的前十名分别为:迈瑞医疗(+97.90亿元)、恒瑞医药(+50.75亿元)、康泰生物(+32.28亿元)、华兰生物(+29.08亿元)、长春高新(+27.95亿元)、健帆生物(+23.65亿元)、普洛药业(+23.63亿元)、智飞生物(+17.61亿元)、凯莱英(+13.32亿元)和乐普医疗(+13.02亿元)。持有市值减少最多的前十名分别为:药明康德(-20.29亿元)、美年健康(-11.39亿元)、泰格医药(-11.35亿元)、通策医疗(-9.50亿元)、东阳光(-3.66亿元)、上海医药(-3.14亿元)、迈克生物(-2.84亿元)、爱尔眼科(-2.50亿元)、艾德生物(-2.20亿元)和安科生物(-1.89亿元)。
 
  20Q1主动非债公募基金总计重仓医药股4311次,被重仓股数为147只,持有总市值为1685.92亿元。对于19Q4,主动非债公募基金总计重仓医药股2832次,被重仓股数为127支,持有总市值为1208.20亿元。具体对比来看:
 
  从前30名&前20名基金重仓股占比重仓总市值的情况来看,20Q1重仓股集中度比19Q4有所下降。20Q1前三十名重仓股票的持有市值占基金重仓持有医药股总市值的81.6%;前二十重仓市值覆盖71.3%,环比有所下降。对比19Q4情况:19Q4前三十名重仓股票的持有市值占基金重仓持有医药股总市值的83.5%;前二十重仓市值覆盖75.5%。
 
  从前30名&前20名基金重仓股占比重仓股数量的情况来看,20Q1重仓股集中度有所下降。20Q1前三十名重仓医药股被重仓持有的频次占比达到76.6%;前二十名重仓医药股被重仓持有的频次占比达到65.8%。对比19Q4情况:19Q4前三十名重仓医药股被重仓持有的频次占比达到79.7%;前二十名重仓医药股被重仓持有的频次占比达到71.0%。
 
  医药行业专题:从ASCO2020看中国药企创新发展方向
 
  六、投资策略及组合表现(详见报告原文)
 
  1.看好创新药械及创新服务产业链
 
  2.看好社会办医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
 
  3.看好医药流通受益于“两票制”影响消退
 
  ……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