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齐清心医学教育观点

  齐清心是河北医科大学史上主持校务最久、对高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校长,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发挥着平衡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等决定性作用,其间形成了丰富的高等医学教育思想,渗透在管理实践中,与当今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诸多观念不谋而合。“实用观”强调教育与社会和国情相适应,落实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素质观”秉持德育为知育之本,倡导服务意识与工匠精神;“质量观”提出高校建设高标准,提升教育教学条件;“人文观”推行民主管理,注重学生自由发展。研究齐清心的教育思想,以充分展现他作为医学教育家的思想精髓,为当今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齐清心(1893-1981),字澄秋,河北省蠡县大曲堤乡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革命家。1935年至1937年任河北省立医学院(今河北医科大学)院长1。1938年,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北路医疗队大队长,率队深入延安八路军战区推行医救工作2-3。1942年至1945年,任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今兰州大学医学院前身)校长4。1946年至1953年,任河北医学院(今河北医科大学)院长。
 
  齐清心在十余年的大学执教和近二十年的大学管理生涯中,充满医者的渊博与仁爱,怀揣教育家的实干与热情,兼具革命志士的无畏与奉献,一路探索中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教育思想。回顾他光辉的一生,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谋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洒热血,为医学教育事业的传承费尽心思。科学把握齐清心高等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内涵特质,将其思想转变为行动的力量,对于当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齐清心教育思想概述
 
  齐清心的教育思想凝结在他的文字中,渗透在他办学治校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里,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实用观
 
  学用一致,学以致用
 
  学用一致和学以致用,即“学以实用”,脚踏实地学习技能要领并运用于实践。齐清心多次强调务实,重视医学教育的实用性,其教育“实用观”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关注妇婴健康。
 
  第一,关注妇婴健康,着力提升乡村卫生建设。齐清心认为医学院设立的目的“在使医生下乡,扶持乡村卫生,救治老百姓,为我国占最多数之民众——农民图谋幸福”。他的治校理念多偏重乡村卫生,尤其关注妇婴健康,将其等同于救亡图存事业。1935年他刚上任便于同年6月开办附设高级助产、护士两所职业学校,培养相关医疗人员配合开展当地医疗工作5,又于1936年设立附设医院产科分院于城内,便于助产学生的实习,对于当地妇婴卫生予以莫大改进。
 
  第二,注重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齐清心强调“医学教育首重实验”,医学生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熟练技能。他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努力添建设备器材等,尽可能创造优质的教学条件。“尤以实验室一项,为医学重要设施之一,科学研究学生实习,尤须紧凑密接,大小合度,方能得到确实精密之良果。”1建立实验场所,购买实验器材,增加实习机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实用型人才。
 
  素质观重视德育,培养优良校风
 
  德育是在适应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7,其本质在于育人。齐清心重视德育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发扬服务精神与责任意识。齐清心强调大学要承担服务社会、改良社会的教育任务,学生应该将所学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国家危难、生死存亡之际,齐清心以身作则,深入贯彻了医疗之挽救性命、服务社会的作用。抗战爆发,学校停办,齐清心带领部分师生南迁,参与抗战救护工作,1937年秋扩展为中国红十字会华北地区医疗救护大队。
 
  保持“研究之力”与“至诚之心”。齐清心认为“凡大事之成就,皆本于研究之力与至诚之心。”8至诚指极为诚恳、真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1940年,齐清心在《抗战时期我医界青年应以何努力》一文中写道,“研究与至诚若不相表里则流弊亦多,二此共求则可成为贤杰。”“博学多能具至诚此必谨守纪律,至诚养成则必将恶习铲除而达明德至善。”在他看来,医界青年既不能贪图名利也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全球则全赖于今日之青年,倘今日之青年富有作为,不独我医学前途之幸,亦即国家民族之幸也。” 
 
  七七事变后,医界青年因受到各种威迫引诱,心绪不定而致学业荒废。齐清心察觉到此种现象,恳切地说道“当此危机四伏之时一旦仍不醒悟,则我国医学必堕落到海底以下永无恢复之期矣!”他不断强调的“研究之力”与“至诚之心”,可理解为“工匠精神”,即定心凝神于学术研究,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学术精神。
 
  重视办学条件和师资建设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齐清心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实践中,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大学生存发展的核心,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改革的根本,其教育“质量观”可总结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高标准”。
 
  第一,校园环境高标准。齐清心强调应当创造优良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配合教学和实践。当时的华北大地,军阀割据,纷争不绝,但位于保定清苑西关的河北省立医学院“环境优良,人情朴实,古运池书院所在地,人才蔚起,文风殊赋。民国以来,更成为河北教育重心,且交通便利,为河北省各乡镇之枢纽,既具都市之繁华,复具乡村之静穆,委为读书佳地。”1虽然外部环境复杂混乱、动荡不安,但学院“环境清幽,学生均能安心攻读,绝少外务。”
 
  第二,硬件设施高标准。医学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学保障,齐清心为此积极修建校舍、新建医院,竭尽全力改善学校硬件设施。1935年就任院长后,观察到原附设医院不敷应用、条件艰苦,遂筹集资金,得以新建附设医院。抗战期间,校舍经敌人占用,损毁甚多。1946年复校时,他在建筑方面进行了大幅修整,在本校原址新建宿舍,并设法添建高级助产、护士两所职业学校的房舍。
 
  齐清心还特别注重图书建设。他坚持“复员后即应多方面购置,采集中西图书,力求充实,俾供教职员研究之需,而便学生之阅读。”1经不懈努力,学校图书条件大为改善。
 
  第三,师资队伍高标准。齐清心极为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爱才、惜才的他在1935年上任后“所邀办事人员,亦多志同道合。新聘教授,更多能补充本院向来之欠缺。”4河北省立医学院时期,学校有教授15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教员10人,其中知名教授包括张岩、于绍庆、刘璞等。复校时齐清心竭尽全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任教。1949年,学校迁往天津更名为河北医学院,原校万福恩、朱世英等21位教授留校,并新聘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教授,他们以严谨的作风、辉煌的业绩振兴各个学科。
 
  人文观
 
  推行民主化管理,注重学生自由发展
 
  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规定性,高等医学教育脱胎于人文,因此医学人文是医学的一种本质属性,是医学发展的理性回归,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9。齐清心特色人文教育观如下:
 
  实行“人格感化主义”。对于教学方法,齐清心有其独到见解,“欲求训导之有效,不在有详密之规章,而在勤恳之教导”,即实行“人格感化主义”。“使学生心悦诚服潜移默化于无形之中,至于消极的干涉,则在可能范围内竭力避免。”2以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而学习,养成前进活泼之精神” 。
 
  自制而后自治。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齐清心提倡自治。他认为学生有充足的潜能进行自我管理,有能力自治。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懂得自律,而后进行自我管理。“对于学生生活绝对提倡学生自治,领导组织使其有纪律,有力量,以发挥其自治能力。”
 
  一视同仁,团结一致。作为位高权重的校长,齐清心没有丝毫趾高气昂的“官气”,给学生们留下“沉默寡言,办事认真,有学者风度”的印象4。在他看来,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他提倡处理问题时因势利导,疏通思想,反对以权欺压。在任期间,学院一切院务均开诚布公,教职员及学生和睦共处,团结一致。“遇有困难问题,均精诚团结,悉力以谋解决。”
 
  齐清心的教育思想对当今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改革进程,可以从齐清心的教育思想中汲取力量。
 
  重视人文教育
 
  医学源自人,用于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基于医学的人文属性,齐清心认为“医学为研求人类生存康乐之理念的一种实际学问或者是检讨人生自然法则的一种基本科学,又可说是以人类生存康乐为题目的一种辩证学。”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来看,人文是教育的本质,高等医学教育脱胎于人文,医学人文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当代教育家愈发重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翟海魂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揭牌仪式上提出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坚守医学人文精神:仁慈博爱、敬畏生命、公平公正,同时提出了对医学人文的新诠释。准确把握医学人文的内涵,通过医学教育构建医学人文体系,是夯实高等医学教育人文基础的第一步。
 
  德育为知育之本
 
  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知育即学识技能教育。医学生是未来的生命卫士,其道德素质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关乎社会的生命力,医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齐清心的德育思想贯穿始终,他强调医学生树立服务社会之精神,呼吁医界青年抱定心中信仰,坚决反对医学教育偏技能轻德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医学生医德素养的高低是衡量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医卫领域的整体服务质量、和谐社会的快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教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而是要为‘最终产品’负责。”高等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健康蓬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切合现实的需要走市场化之路,是高等医学教育实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动力基础。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仿佛流水线,却没有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毕业生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在适应市场趋势下实现自我的提升,严格把控教学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结语
 
  纵观齐清心的一生,为办学谋发展,为医学谋出路,为人民谋幸福,毕生致力于中华医学教育工作,为国家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他的高等医学教育观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建立的。
 
  “一位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借鉴齐清心的高等医学教育观,不断提升高等医学教育供给水平,按照质量为本、学生为要、教师为先、德育为主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的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形成校长领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培养兼具“至精”医术和“至善”医德的高素质医疗人才。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