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与SPOC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阿曼德·福克斯(ArmandoFox)创建并使用,其实质是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等特点,SPOC是一种小型的、限制性或私有的在线课程,一般是对本校选课学生或达到要求的申请者开放,因而有“私慕课”之称,是MOOC的继承、发展与超越。SPOC最大的优点在于提供了MOOC的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模式,将MOOC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理念和技术平台等进行改进,对高等教育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的教学实践,探索SPOC支持下的在线学习与传统教学,团队教学与个人教学,多种评价相结合的人文医学教育新模式,实现优质人文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增强人文医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生学习需求特点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教育,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育和通信联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并非仅仅是依靠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学习与应用平台,而是强调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进步。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当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这促使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知识与信息的吸引力、生动性、趣味性、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需求不断提升。
 
  课题组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生338人(其中本科生250人、研究生75人、专科生13人)人文医学教育情况调查发现,89.05%的医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其中上网2~4小时的占36.39%,4~6小时的占31.36%,6~8小时的占11.24%,有10.06%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调研数据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医学生获取人文医学知识的途径日益网络化、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获取人文医学知识的比例明显增长,已达到71.3%,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人文医学知识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占69.53%。由此可见,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实体教学与在线教学相融合的SPOC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教育创新、开放生态的大势所趋。
 
  二、SPOC在人文医学教学中的实践
 
  2.1背景:从MOOC到SPOC
 
  在“互联网+”时代,广泛利用MOOC、SPOC、翻转课堂等教育手段推进人文医学教育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2012年“MOOC元年”开启之后,MOOC在全球持续升温,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已有学者关注到MOOC数字化、碎片化、多任务,容易导致带来浅层读图问题,成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3-4]。MOOC的开放性和“无门槛”也产生了注册人数多、完成率低,投入时间多、师生交流少,学术诚信建设困难,很难开展有效的评价与测试等困境[5]。
 
  针对MOOC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困境,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开始尝试一种小而精的课程形式,即SPOC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有学者认为,SPOC=Classroom+MOOC,强调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也有学者将SPOC视为MOOC的一个分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MOOC,迈入了后MOOC时代。实际上,SPOC的实质在于借助翻转课堂等手段,构建一种将MOOC的优质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深度学习模式,既充分发挥出MOOC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有效解决其面临的困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力图探索人文医学“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
 
  2.2团队建设人文医学
 
  “MOOC+SPOC+翻转课堂”教育资源
 
  根据2015年颁布的《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人文医学课程主要由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等七门核心课程组成,统一命名为“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纲要》强调课堂改革应坚持人文医学教学的整体性,“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途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将人文精神渗入医疗实践中”。基于《纲要》对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哈尔滨医科大学于2015年相继中标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医学伦理学”MOOC建设项目。随后,依靠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启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社会学、医师职业素养与临床决策等一系列的人文医学“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资源设计与研发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主讲教师根据SPOC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团队师资及平台环境、平台管理方式等设计与研发学习资源,并辅以微案例、微视频及相关实地调研、访谈。教学团队整合伦理学、临床医学、法学、沟通学、社会学、哲学、卫生管理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力量,将专家讲授与圆桌讨论、实地调研、情景模拟等相关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既突显人文医学的专业特点,又深入到临床实践,打造专题化、情境化的人文医学MOOC资源。同时借助SPOC平台实现课堂翻转,师生共同协力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学习共同体。
 
  2.3教学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阶段的“医学伦理学”通常为32学时的必修考试课,“医学社会学”为20学时的选修考查课,“医患沟通”为24学时的选修考查课,“MOOC+SPOC+翻转课堂”模式在考试课运用接近30%,在考查课中接近90%。在“医学伦理学”课后对本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07人随机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SPOC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在缓解学业压力和负担方面学生的满意度为65.42%,这说明人文医学SPOC教学模式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但大家在学习与综合测评过程中仍然感到一定的学习压力。见表1。
 
  三、教学反思与启示
 
  3.1SPOC在人文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SPOC整合线上线下课程,实现人文医学教育多维度、立体化、跨界融合发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文医学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课题组通过对全校本科、专科、研究生共338位医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医学生眼中,目前人文医学教育比较突出的五大问题依次为:医学生不够重视(占比51.48%),理论与实践脱节(占比43.79%),忽视医学生的需求(占比37.87%),教育连贯性差(占比33.43%),各学科缺乏相互融合与渗透(占比28.4%)。同时,传统的人文医学教育主要以教师课堂传授、灌输知识为主,教学的时间、空间相对固定,教学资源比较局限,缺乏灵活性。
 
  针对这些问题,人文医学SPOC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强调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交叉互补。比如在医学社会学的录制中,围绕“健康意味着什么”“怎样理解患者”“伴随人类的痛”等专题,出镜教师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从社会、文化、历史、文学等不同角度切入主题,为学生呈现出有梯度、有张力、多维度的知识视野。结合多元化的线上资源,授课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充分利用SPOC平台课前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需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建立情感链接。比如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结合科研伦理等专题,如引导学生从“基因编辑婴儿”面临的伦理问题开始思索,进而扩展到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技术研究进行伦理审查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赋予学生深度学习的体验,构建人性化的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马顿(Marton)和萨尔约(Saljo)提出,而后得到不断发展与丰富。从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理论观点来看,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主要通过激活、联结、评价和迁移等环节解决复杂情境中有关学习的问题,从而创设平等、民主、协商、合作的学习情境,打造凝聚师生合力的人性化共同体。
 
  SPOC教学有效克服了MOOC在人文医学教学对象、课程目标、难度等方面无法与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相匹配的问题,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比如人文医学的综合测评是对医学生人文医学素养的全方位考查,包括线上云端智能测评和线下多元测试,包括情景模拟、读书报告、作品分享、期末考试、OSCE考试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选择。其中情景模拟测评就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方式,大家自愿组合、自设情境、自编自演、自拍自导,使教学内容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10]。在以往情景模拟中,学生们多以在教室现场表演为主,近两年来更多以视频剪辑方式呈现,这种转换极大突破传统情景模拟教室单一场地的局限性,寝室、医院、校园、餐厅,经常成为情景剧的背景。作为教师,经常被学生们在情景模拟中展现出的才华所折服,有的学生能把剧本写得跌宕起伏,有的学生则可以把一个医生偏执狂的心理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有的学生甚至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展现出观赏大片的震撼效果。
 
  简言之,无论是线上人文医学网络课程,还是线下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测评等,教师都要尽全力为学生们建构有意义的、交互性的学习情境或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师帮助,通过团队学习、协作训练,在一种浸润式的情境中建构、领悟人文医学教育的内涵,并将所学的人文医学的理论、原则或者一种医学人文精神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从而达到对难点问题的深度理解与批判性反思。
 
  3.2SPOC在人文医学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SPOC教学一方面依靠互联网络技术,形成人文医学自由灵活、创新驱动的教学生态,推动“互联网+”时代人文医学教育进步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SPOC教学在人文医学教学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学习的碎片化、信息多样化对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成很大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知识量无限扩张,不断融合,如何选择知识、甄别信息、处理信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重要挑战。传统的医学人文系列课程从开篇绪论到末章总结,通常会按照线性结构联系在一起,而SPOC在线教学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立体化、无限链接的网状结构。这种碎片化、多样化、缺乏稳定性的网状结构,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惰性,降低对学习的专注度。尤其是一些自律性差、自主学习弱、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并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甚至会游离在课程之外。而人文医学之于当代医学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方法,促成卓越医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因此,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医学生有能力深入把握人文医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多元、复杂、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时代,始终不忘学医初心,不断在临床实践中贯行医学职业精神,做出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临床决策。
 
  第二,SPOC混合式教学不仅对网络硬件有很高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言而喻,实施在线教学对网课建设能力提出很高标准,无论是网络硬件与技术支持,还是视频拍摄、录制和剪辑,对于SPOC在线教学的设计、质量监控及教学效果影响深远。因此,打造精品的在线课程更多的是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仅依靠教师个人完成会存在很大局限性。对于人文医学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有较好的人文底蕴,而且要深谙“互联网+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碎片化、情境化的教育理念,突出教学设计的连贯性与针对性,并善于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完美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
 
  3.3传承与融合
 
  实际上,无论是MOOC全球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还是SPOC小规模的在线课程,永远无法代替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无法代替教室、黑板、桌椅所构成的具体的、实体化的学习场景赋予学生的学习体验。一位优秀的人文医学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他对知识的把控、对课堂氛围的渲染能力,是人机交互的在线学习无法企及的。因此,注重传承与融合是人文医学SPOC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教师真正回归教学一线,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职责本身所凝聚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才能构建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融合,充满生命力的、散发教学智慧的教学新生态。
 
  “互联网+教育”的有机整合给人文医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革、新契机,促进人文医学教育的深刻转型。从MOOC到SPOC的话语变迁,显示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日益理性化、人性化。技术的变革并不是要取消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而是要继续承载师生之间的情感链接,整合传统教学、MOOC、SPOC等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助医学生从碎片化的浅层学习迈向体验式的深度学习,共同建构充满人性化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线性组合,而是在具体情境中生成的教学智慧,共同促进师生之间的完美相遇,生命的共同成长。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